,连着两轮补录都填不满坑,5626个缺额明晃晃挂在那儿,活像招生体系被捅了个大窟窿。
算上第一次补录没招满的6357人,实践只录了711人,折腾两轮一共才招到2886人,离8512人的招生方针差了十万八千里,录取率惨到只剩34%。
更扎心的是,近邻那些广州、深圳的民办院校哪怕膏火差不多,投档率也没惨成这样。为啥偏偏是它?
湛江科技学院这次这么惨,和他的“三宗罪”脱不开联系!膏火贵、当地偏、姓名换了招牌砸了。
咱们先看膏火,翻开膏火单,家长心凉半截,一年3.2万到3.8万,住宿费还得搭上2800到3900元,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轻松超4万。
四年下来没20万打不住,读完或许还找不着作业,图啥?”这价码在民办里虽不算顶,但有一笔账算的理解。
民结业生工作率仅56.7%,比普通本科低8个百分点,起薪也少一截,均匀比公结业生每月少赚1100块,连双一流结业生一半都够不着。
乡村家庭一看这投入产出比,直接转向公办专科:“省下20万给孩子将来买房买车,不比打水漂强?”
再看地理位置,校园窝在湛江,广东经济生机垫底的粤西区域,离广州、深圳这些时机多的大城市几百公里远。
本地家长门儿清:“相同花钱,为啥不选珠三角的民办?实习、求职抬腿就到!”结业想找好作业,多半得往珠三角跑,相当于“花钱读四年书,人脉资源全在外地”。
像本年杀出的“黑马”福耀科技大学(福建)、西湖大学(杭州)、宁波东方理工,全扎在工业密集区或经济高地。
福耀在广西招生物理类投档线,西湖大学在河南分数线——地段背面是工作预期,考生心里明镜似的。
最终的最终,便是校园乱改姓名!原先挂靠广东海洋大学的“寸金学院”招牌一摘,换成“湛江科技学院”,品牌认知度直接。
曾经还能蹭蹭“海洋大学隶属”的光,现在姓名一换,考生和家长懵了:“这新名头靠不靠谱?”信任感一断,招生立马抓瞎。
专业设置也拖后腿,缺额最狠的竟是工商管理、电子商务、市场营销这类“万金油”文科,连计算机、护理学等本该抢手的专业也滞销。
究其原因,是专业同质化太严峻,60%民办高校专业扎堆文科,可市场上70%的岗位要的是理工科。考生现在精得很:“读个民办还选冷门专业?结业即赋闲!”
湛江科技学院的困境不过是缩影。本年广东23所民里14所没招满,总缺额超3万人;山东25所民中21所需搜集自愿,黑龙江乃至97个专业组“0人投档”。
另一边,福耀、西湖等“科研型民办”却火到分数线。分解要害就在办学定位,前者靠膏火养活自己,后者有企业或基金会砸钱,专心“小而精”。
考生和家长捂紧钱包,戳穿了民办教育的严酷本相:光有“本科”名号不行,值不值20万还得看工作筹码。
湛江科技学院们若再不砍掉鸡肋专业、嫁接企业资源、压膏火提补助,等着的只能是生源干涸。